近日,朋友圈又出现孩子离家出走的消息,滨城区第八中学一孩子出门后,一直未归,孩子出走后,最急的莫过于家长,而对于这些屡见不鲜的离家出走,该如何避免呢?
【说了几句,离家出走】
5月7日,一条孩子走失的消息在朋友圈扩散开来,消息称“在5月6日晚上8点45出家门,一至没回家,家里人很着急。身高1米5左右。卡尺发型。上身穿棉马加,帽子里子是白色的,下身穿牛仔裤,穿黑灰色鞋。希望看到信息的朋友帮忙转发。谢谢您们了。帮忙找一找。”记者联系了该家人,孩子家长表示,孩子已经找到,是因为晚上说了孩子几句,然后孩子出去了,去了新华书店看书,谁知道书店关门时,没发现他在书店里,在书店关了一晚上。
【孩子从小建立安全感、规则感】
对于孩子离家出走一事,记者咨询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李玉秀,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也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非常关键。有的离家出走的孩子貌似是因为受到老师批评了,和同学闹矛盾了等等,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根源还是在家庭教育。而真正的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作,离家出走行为与当前家庭教育模式有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从发展心理学来讲,0岁-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好时期,妈妈给孩子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就是陪伴,即使分开,也需要妈妈有一个相对平和的情绪状态,来和孩子沟通: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也会有其他家人照顾,无论妈妈在哪里,妈妈都爱他。3岁-7岁,建立规则感最好的时期,爸爸需要参与进来,在亲子互动中建立规则和界限。7岁-12岁,需要父母和孩子多去做一些亲子阅读的时光,和孩子一起去户外,鼓励孩子参与到同龄孩子的游戏中,在故事和游戏中慢慢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等。价值感安全感相对满足的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12岁-18岁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大多是因为青春期人格上的独立,心理上的成人感,而父母可能管得太多、控制太多,想拉回自己的轨道,双方都有动力,当前面的规则感也没有适当建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离家出走等其他行为。”李玉秀告诉记者。
【为什么会选择离家出走】
一般孩子离家出走的行为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呢?李玉秀告诉记者,通过这种行为,能够被自己的父母重视。现在离家出走的孩子,有的父母是忙于挣钱或工作,跟孩子沟通交流比较少,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有一个成人感,自己感觉已经是成年人了,以此来证明自己离开家庭是可以活下去的,还有的就是父母一直不关注自己,就离家出走,在心理学上叫症状获益,包括网瘾、出走,因为会从中得到一些好处,离家出走的时候,会被父母关注,这时候提一些要求更容易满足,一些青少年在潜意识就运用了这种模式,做出离家出走的行为状态。总之,离家出走的孩子行为背后,都有爱的匮乏感,渴望被爱、被尊重、被接纳是孩子内在的声音。
“过去的时候孩子可以散养,那时候物质条件差,孩子多,相互之间有个陪伴,现在尤其是独生子女,物质已经充分被满足,精神需求比较高,归属感、对爱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对家长也有一个高的要求,应该用心去养孩子,所以现在在结婚前,可以接受婚前的教育指导,比如结婚后该如何经营婚姻、孩子如何教育等,在国外都有成功的模式,给新婚夫妇开一个课堂,就像开车需要驾证一样,养育孩子也需要持证上岗。”李玉秀说。
同时,现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一直不停的学习新的东西,有正的三观,正言、正行、正能量,言传身教,放手信任孩子,孩子基本没有大的问题发生。相反,很多家长放弃了自身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孩子,把所有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总有一天孩子会对抗这种控制性的爱。李玉秀告诉记者。
【如何补救】
面对出走的孩子,还可以补救吗?李玉秀告诉记者,对于离家出走后重新回来的孩子,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真正的接纳,就是接受孩子所有的状态和样子,比如父母用心给孩子道歉,为过去的行为道歉:过去,我们的沟通或行为可能伤害到你,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做一个智慧的爸爸妈妈。每天发现孩子至少三个优点,并用心肯定鼓励孩子,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让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和大人一样,需要被认可;父母尽量和孩子一起吃饭、看电影、看书,多一点高品质的亲子共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