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孩子 社会需共筑“防线”——多地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必修课”扫描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善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要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记者采访了解到,心理健康课程已经成为一些中小学的“必修课”。 学生开始学习识别和管理情绪,从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环境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遇到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和倾诉,在课程中得到心灵的治愈和滋养。

体验、分享、领悟带来心灵成长

图为大连十一中学生在体育馆上心理拓展课。 新华社记者陈薇摄

10多名同学围成一圈,每人右手掌心拿着一根竖立在地上的塑料杆。 当口令响起时,同学们迅速行动起来,抓住邻居的杆子,不让杆子掉到地上…… 走进大连十一中体育馆,心理拓展课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击鼓’、‘不坠林’等项目,学生完成任务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享,有助于学生提高 处理好同学关系,调节情绪,开发潜能。” 心理老师张颖说,除了心理健康课程,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咨询、沙盘游戏、放松训练等,并定期举办心理文化节、心理讲座等活动。

记者从多地中小学了解到,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正在校园广泛开展。 广州天河一小四年级的一堂心理课,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情绪。 心理学老师肖冬梅说,老师在地上铺了一块布,分成不同组的学生站在布上,要求把布翻过来,脚不能离开布。 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激动、愤怒、委屈、高兴……经历了各种情绪。 比赛结束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积极奉献的精神。

广州二中大四学生王丽琳说,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每周开一次,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既有趣又没有压力。”

遵义市第十九中学心理老师罗艳说,学校在初一和三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lectures 初中二年级以lecture的形式授课。 贵州省黔西南州教育局副局长李天伟介绍,2022年9月以来,该局对全省120余名心理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后,已开设一年级心理健康课程。 该州的初中。

青春期是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多重成长问题。 常来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全国3万余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图为广州二中心理教师陈慧慧给高一学生上“我的《聪明彩谱》”职业课。 (杨海容 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 多位接受采访的心理教师表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呈现低龄化特征。

辽宁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祥云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设备的发展,通过智能设备进行交流已经取代了真实的社交, 一定程度上,也给未来带来了新的机遇。 对成年人的心理不良影响。 “如果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时间过长,甚至对手机等产生依赖,孩子就会更不愿意进行面对面的线下社交,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在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会导致学生认识甚至模仿,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健康构成更大的威胁。”

受访的心理教师认为,紧张 亲子关系和学业压力增加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更大,孩子承受不了;或者孩子不想听从父母对自己未来的安排,不知道如何 同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抑郁倾向比成人更难发现和诊断。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建 一道心理健康“防线”

有关专家建议,学校、家庭、社会及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协调一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问题解决体系。 识别和干预全链条机制,落实行动计划,推进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共同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图为广州市天河一小心理教师肖冬梅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 (李银辉 摄)

大连教育学院心理研究与实训中心主任李玉容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市实施的基础 学校在这个阶段,要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国家课程计划,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开课。 同时,加强专业心理健康师资队伍配置,通过常态化培训,提高专职心理师资队伍素质。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在不同的中小学上了近20堂心理健康课。” 曾祥云说,由他和46名专家组成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团队,坚持义务中小学按需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卫生保健、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优势,开展“家长课堂”、“微课”等活动,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 ,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帮助孩子的心理成长。

专家建议,学生心理健康可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 例如,进一步发挥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充分利用体育课和健康课,落实户外运动一小时等要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记者:王颖、郑天红、郑明红

参与采访、撰文:王玉媛

策划/编辑:金晓倩

来源: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