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评论
□马淑娟
近日,新华社记者发现,虽然我国心理咨询机构数量众多,但部分机构的心理咨询师水平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只上了几个月就“崩盘” 简单的培训以获得认证。 心理咨询行业的这些乱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人们在遇到学业困难、事业障碍、情绪变化等问题时,也希望得到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科学指导。
不过,从媒体报道来看,目前心理咨询行业良莠不齐:一些机构盲目夸大效果,做出虚假承诺,一些心理咨询师干脆摇身一变成为推销员,甚至用言语贬低 ,指责来者。 这样的心理疏导可谓是“杀钱害命”。 既不能帮助来访者排解不良情绪,还会延误他们接受正规治疗,甚至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特别是一些辅导员频频将来访者描述为“抑郁症”,这也违反了《精神卫生法》关于辅导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精神障碍诊治工作的规定。
心理咨询机构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游客个体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关系到良好社会心态的培养和建设。 一个健康的中国。 为此,心理咨询行业的乱“病”必须引起重视,急需“治疗”:监管部门要坚决打击一些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心理咨询机构 . 同时,要创新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管理机制,严格准入条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只有打击与规范并举,才能促进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保护公众的心理健康。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