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误导了无数人的错误理念——我要更自信

一个误导了无数人的错误理念——我要更自信

当心!自信是一种病,还会传染……

1/7、谁说你没有自信了?

“我从小就缺乏自信,请问老师,怎样才能变得自信起来呢?”

常常有人向我咨询这个问题,但我从来不答,因为我很奇怪: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没有自信呢?

上周,我突发奇想,写了一条回复:

“谁说你没有自信了?至少在‘缺乏自信’这件事上,你还是很有自信的嘛!”

立刻就收到了回信:“你这是在抖机灵!取关!”

好吧,因为教人勇于面对真相,我又少了一个粉丝。

哼哼,我也不怕得罪大家,十个认为自己缺乏自信的人,九个心里都是这么想的:

我这么牛逼的人,其实就是爹妈的精子卵子相遇时,忘了带自信基因了。只要给我自信,我就能撬动地球——瞧瞧,这还不够自信?

一个误导了无数人的错误理念——我要更自信

其实,真正的牛人都是缺乏自信的人,比如我……下面会讲到的这一系列心理学实验。

在此之前,请大家先做一个“自信程度测试”。

2/7、过度自信:99%的人都在犯的错误

请估计下面的十道题目的答案,不要被一堆不认识的名词吓到了,不用准确答案,只要给出一个上限和下限就行了:

一个误导了无数人的错误理念——我要更自信

时长问题,还是讲一讲我是怎么做题的吧,比如第一条题:

我想,马丁•路德•金这么有名的人物,肯定不会太年轻;不过他是遇刺身亡的,年龄也不会很大。那我就估计下限40岁,上限50岁吧。

耶,给自己一个很聪明的表情包。

一个误导了无数人的错误理念——我要更自信

可是最后一看答案,靠!他死的那一年刚好是39岁。

然后我就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

既然题目只要求写上下限,我干嘛那么为难自己,把范围搞得这么窄呢?

比如这题,我只需要把答案写成1-100岁,不就稳赢了吗?

说到底,太自信了,以为自己读了点历史书,就飘起来了。如果我完全不知道马丁•路德•金,这条题反而不会做错。

不过,这个测试的结果还是安慰了我。

只有不到1%的人,答对了9题以上。

也就是说,我犯了一个99%的人都在犯的错误——过度自信。

一个误导了无数人的错误理念——我要更自信

3/7、自信是人的天性,而不是什么优点

和大部分励志读物的观点相反,大量心理实验证实,自信是人的天性,而不是什么优点。

一位心理学教授罗杰比勒向学生提出要求,分别以50%、75%和99%三种概率估计完成一个课题需要多长时长。

比如说,一个学生说,50%的概率下周一完成,75%的概率周三完成,99%的概率周五完成。

前面说了那么多,大家应该不用看结果就知道,这帮学生又吹牛了。

一个误导了无数人的错误理念——我要更自信

没错,可最后的结果更离谱,就算是最保守的预测(99%),也只是45%的人实现了目标。

(可能有人要说,老外的性格比较张扬,爱说大话,咱中国人讲究含蓄,说话比较靠谱。这点我承认,但不影响结论。因为含蓄的只是表达方式,在自信这种底层心态上,并没什么不同。)

有一种说法叫“70%悖论”:很多调查数据都显示,不论是开车技术,还是道德水平,还是工作业绩,70%的人都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高。

究其原因,有些是因为“幸存者偏差”。

比如那些老司机,疲劳驾驶、开车打电话、不系安全带,理由是自己开车没出过大事——废话,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有些是因为“选择性记忆”。

比如股民反复吹嘘自己赚过大钱的股票,对那些失败的操作(特别是小亏)则不愿回忆。

有些是因为“自已例外心态”。

“创业成功是一件小概率的事,但我不一样,我一直比别人牛。”

一个误导了无数人的错误理念——我要更自信

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给“自信”一个科学的定义了——

无论自信或不自信,都不是什么积极心态,也不是什么优良基因,而是“你能做到的程度”和“你以为你能做到的程度”之间的偏差。

从这个准确的定义出发,下面的实验将会告诉你:

——到底什么样的人最自信?

(下篇内容更精彩)

随机事件中,人最容易过度自信;

超过80%概率的决策事件,反而让人自信不足;

一个人表现出的自信和他的实际能力关系几乎无关。

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首发,每周两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