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理咨询的女律师:第二次,我有一个明显的身体反应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我从律师到心理咨询师的体会。心,是发心,帮助别人的善念,对来访者尊重、保护的真诚态度,是灵性和理性的结合。矩,是规则,是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掌握一定理论和技术后的辩证运用

文 | 李颖珺

原题: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律师到心理咨询师

荣格说,咨询师的态度比技术重要。我感同身受,就像老师的理念、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远远比老师教的知识要大得多。

咨询师只是陪伴来访者走一段路,无法改变来访者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而且,有些创伤,是不可能彻底治愈的。咨询师只要尽职尽力就好,来访者要承担他(她)自己的责任。

第一次接待咨询,我有一点紧张,更多的是兴奋。来访者的叙述很有条理,但非常缓慢。刚开始我担心谈话无法继续下去,两三次沉默,我感受到来访者与我同在,于静默中思考,我很释然,不尴尬不着急。回家我记录了逐字稿和下次的工作方向、方法。

第二次咨询,我产生了一个明显的身体反应,寒意从我的背脊升起,迅速蔓延到全身。一方面,我心疼来访者,我在心里紧紧地抱住了她,让关爱围在她的四周。另一方面,我也有相同的经历,我太知道那是怎样一种持续多年的痛苦、挣扎和煎熬。

我轻轻缓缓地述说,引导来访者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重大丧失,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愧疚转化为正能量。这对于我,何尝不是深层的治愈。

梁健恒老师说,创伤强迫性重复出现,是因为我们潜意识想战胜它。

此外,我想,沉溺于创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恋和逃避。自恋于自己的与众不同。逃避成长,逃避竞争,逃避责任。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当然,痛苦和绝望也是真实存在的,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因为那是最亲的人,血脉相连。假如遗忘,我们就彻底失去天堂里的亲人了。所以,我们愿意,让亲人永远活在记忆深处。

好好活着,是对亲人的最大慰藉。无论是铭记,或放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我们要接纳亲人的命运,假如他们注定要早早离开我们……

第三次咨询,去的路上,突然刮起呼呼大风,雨伞被掀翻,但我心里一点恐惧都没有,只有满满的期待,在赴一个美好的约。

在来访者做沙盘的四十分钟里,我一声不吭,不干扰她,我全神贯注地观察她感受她,偶尔走神,我也立即把自己拉回来。

根据前两次咨询对来访者的了解,沙盘很清晰很准确地反映了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我询问了每个沙具对她的意义,沙具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积极的解读。最令我欣慰的是,来访者和象征父亲的沙具发生了强烈的共鸣,她看到了父亲脸上的微笑和心中的慈爱。她拿起这个沙具,仔细端详,露出欢欣的笑容,还给这个沙具拍了特写。另外我很感动,来访者把一个典雅唯美的女神放在了代表未来的右边,还种上了一棵小树浇灌上水,她在培植自己内心的力量。

在做沙盘的过程中,咨询师的陪伴和保护,是最重要的。沙盘让来访者通过手把身和心连接起来,把潜意识呈现出来,咨询师陪着来访者默默地感受沙盘。以我个人的理解,这比咨询师怎么向来访者解读沙盘更能起到作用。

回去的路上,迎着风雨,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泞里,我浑身上下都被暖意笼罩着。对于咨询师而言,每一次成功的沟通,又何尝不是自我精神的净化?

心系一处,择善固执。在咨询室的每一分每一秒里,我都全身心感受着来访者,也感受着自己的感受。 平日匆匆忙忙,我们极少有机会和别人、和自己这样安静、全然地连接。

来访者探索内在自我的认真、执着,让我感慨万千。多年的学习、体验,令她有着强大的自我觉察力。成长环境对她有诸多限制,她的能量被困住了,我们要想办法让能量激活、流动起来。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来访者让我知道了一些有趣的事,我很好奇,提了很多问题,她讲得兴致勃勃。每一个人,都渴望对别人有价值。不要让来访者处于被同情的位置,才能真正激发来访者的自信。

咨询师要当来访者的镜子,让来访者洞见自己。我发现,来访者同样也是咨询师的镜子。所有的矛盾、困惑、愤怒、怀疑、疏离、悲伤……都是相通的。咨询师对来访者说的话,也是说给自己听。

关于咨询中的注意事项,我小结了几条:

一、不过于急切共情、不过度共情。共情有几个层面,共情情绪、感受;共情看法、价值观念。共情是理解,理解不等于认同。自我暴露要有限度。避免过度一致性,保留互补的立场。这些都需要咨询师保持觉察。

二、作为咨询师,应该去理解和接纳来访者,但不能要求来访者去理解和接纳咨询师,更不能寻求来访者的喜欢。否则咨询师为了满足自恋,有可能放弃设置或边界,不敢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面质,指出来访者身上的问题,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以及双方的成长。

三、无论来访者是男女老少,我尽量不与来访者发生任何肢体接触,包括拍来访者的肩、握手、拥抱等等。这样一方面是防止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过多的移情与依赖。另一方面是避免剥夺来访者自身的力量。

四、在来访者挑选沙具摆放沙盘的过程中,我不干涉,不做任何评论。要让来访者在完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进行。

结束后,我让来访者拍照,让她把各种感受放在心里,仔细回味。

来访者走后,我才拍照,并拆除沙盘,这两件事不能当着来访者的面做,因为沙盘就是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当着来访者的面拍照,会让他(她)有不安感。当着来访者的面拆除沙盘,会让他(她)有内心被侵犯被破坏的受伤感。在整个过程中,我都不碰沙具、沙子,乃至沙盘的边缘。

在咨询实践中,印证了我非常喜欢的两位老师的话,周晓青老师说,能找到你的来访者,都是和你匹配的。黄剑彩老师说,我们以为是我们在帮助来访者,其实是来访者在帮助我们。

感恩,生命中的相遇。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配图来自网络】

做心理咨询的女律师:第二次,我有一个明显的身体反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