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鹿以20迈的速度行驶在京城拥堵的道路上,担心要迟到,使原本通畅的内心也渐渐拥堵起来。为了快一些,她抢在红灯前冲过斑马线。然而,横在眼前的公交车、旁边斜插过来借道的雅阁此时都成了障碍物。她着急地狂摁喇叭,恨不得穿越前面拥挤的车辆到达目的地。这时,胃部感受到隐隐约约的疼痛,而这样的疼痛激醒了她。“慢下来,慢下来……”她不断重复着咨询师的话……
“慢”是心理咨询的一剂良药,心理咨询师常常邀请来访者“慢”下来。像鹿鹿一样生活在快节奏状态下的来访者自然无法理解“慢”的功效,也无法配合“慢”的提议。因此,在咨询的开始阶段,咨询师常常会被来访者误会。然而,一次完整的咨询犹如走完生命的旅程一样艰难,它不是一次两次的谈话就能解决,也不是来访者提出一个疑问,咨询师帮着解答完毕就可以结束。它需要咨询师耐心细致地走进来访者的生命,了解来访者生命成长的故事,勘察来访者生命成长的环境,认识来访者的行为应对模式,甚至要了解来访者在面对各种刺激时,他(她)每一个细胞的感受与变化。这注定是一个“慢”的过程,注定是一项把时长定格在熔炉里,一点点熬制,直至看着之前旧有的模式完全消融,重新凝练出更适应自身材质的“宝贝”。换句话说,心理咨询师就是那个坐在熔炉旁的人,她(他)靠“慢”去了解关乎来访者的详细资料,然后在细枝末节中拣选,最后选择一些重要的信息传递给来访者,并引导来访者“慢”下来,回归自己的内心状态。鼓励来访者为自己选择一些信息,并有勇气将这些信息投入到熔炉中。然后,来访者和咨询师一起守护在熔炉旁。
我们知道,等待熬制难免会激起焦躁,这时咨询师会邀请来访者与这种“焦躁”一起工作:
“面对焦躁,我们急于想做一些什么?”
“焦躁的时候,身体的哪个部位会有不舒服的反应?”
“与焦躁在一起,眼前会浮现出什么?”
“如果有机会与焦躁一起对话,你会说一些什么?”
是的,自古以来以柔克刚,而面对焦躁不安的来访者,咨询师是要以“慢”克“快”的。换句话说,来访者只有学着“慢”下来,才不会让焦虑、烦躁等情绪吞噬自己身体的感受,才不会将自己做的事情与自己这个人武断地隔离开。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慢”是引导来访者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关照自己的感受,是完成自我整合、自我统一的过程。
在“慢”字践行中,咨询师自然会面临各种考验,来访者会怀疑咨询师是不是以“慢”为借口,以赚钱为目标?而另一方面,咨询师自身的素养是否允许他(她)带着来访者慢下来?所以,在现实状况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咨询师面对来访者的质疑会退缩,也有一些咨询师因成长的局限而选择快节奏来讨好来访者。
不管是退缩,还是“讨好”,都不是心理咨询中的“健康状态”。从关系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而从成长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
总之,“慢”下来,给身体一些反应的时长,了解身体的真实感受,因为尊重了它,就是尊重了我们自己。
End.
——————————————
心之爱 | 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