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病死率大幅降低。 然而,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加,一些人变得焦虑和紧张。 为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福德,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的心理问题开出了“药方” 流行病的情况。
问: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有些人不敢出门,觉得别人很危险。 如何缓解这种焦虑?
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看别人的长处和优势,那么我们就可以和每个人成为朋友。 如果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看起来像坏人,那我们就没有可以交往的人。 我们不应该把每个人都当成危险人物,因为即使疫情政策放宽,每个人都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人,每个人都会做好自我保护。 只要做好防护,你不会传染给别人,别人也不会轻易传染给你。
焦虑的根源是对未知结果的恐惧。 如果我们通过各种正规渠道获取新冠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通过数据了解相关结果,焦虑和恐慌就会得到缓解。 我们宅在家里,是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一种“被动适应”。 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好“主动适应”,即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好口罩,不要随便接触其他物体,不要触摸眼睛、鼻子、嘴巴等。有了这些防护措施 ,问题就不会轻易发生。
问:如何与被感染的合租室友相处?
答:室友被感染,合租者怕感染无处可去,可能会有投诉。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 我们快乐的时候希望与人分享,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更需要别人来分享。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分享给别人。 只有当室友保持积极的互动关系时,他们才能帮助他人和自己缓解压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美好的生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室友感染新冠病毒只是一个过程,过几天就会痊愈。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几天的状态而无法接受和理解对方。 你必须明白现实是无法改变的。 这时,抱怨是一种无效的回应,甚至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如果此时我们能够积极互动,相互理解,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更强更好。
问:如果家人被感染,如何照顾他的心理感受?
答:无论平时还是疫情期间,家人都应该互相鼓励。 陪伴期间,家属要多陪伴,少说教,多听,少责备,因为他是病人,这个时候不要和他唠叨很久。 家庭成员也可以通过家庭群聊天互动,开一些视频家庭会议,分享一些日常,互相安心。 还可以通过微信体育比赛等小活动进行互动,消除彼此之间的孤立感和距离感。 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一些适当的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强“心”,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加快身体恢复。
为了孩子的健康,有孩子的家庭通常会把孩子和病人分开。 如果孩子听不懂、吵闹、烦躁,这时候亲戚的陪伴是最重要的。 只要有大人在身边,他就会安静下来。 多抱抱孩子,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温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孩子解释清楚,告诉他没什么事,过几天就好了,孩子平时的爱好可以继续保持,让 他注意调整和恢复体力也有助于缓解情绪。
问:居家期间如何调整心态?
答:由于在家不能正常工作学习,人会感到压力大,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保护性防御反应。 我们可以重新分配注意力。 与其天天关注疫情,不如天天宅在家里做什么? 而是调整昼夜时间,白天还是要在家学习或工作,保持作息规律。 仍然在室内做一些运动、均衡饮食和保持一些人际交流都会有所帮助。
心理学上有一个“黄金72小时”,干预的最佳时机是危机事件发生后的24至72小时。 我们应该在72小时内通过自我调整走出不良情绪。 当你感到紧张、焦虑、急躁、急躁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原则”。 先停下来,深呼吸几次。 当你深呼吸时,你的心率和呼吸会变慢,你的思维会变得更清晰、更理性。 这个时候想想是什么思想在干扰你,影响你? 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件事情,它就会成为我们理智面对的事情,帮助我们缓和情绪,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北京心理援助热线疫情热线
可提供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在 COVID-19 大流行 在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 25%。 北京回龙观医院运营北京心理援助热线疫情专线。 市民如有焦虑、抑郁、恐惧、失眠、人际交往困难、工作学习压力大等问题,可以咨询。 近40名专业精神卫生工作者24/7全天候守候在热线旁。 目前,该热线每天接听数百个电话。 医院还将增加人手和值班班次,为疫情期间公众的心理健康提供及时、科学的指导。
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缓解压力、情绪和应激反应。 可能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帮助的人口不超过 10%。 首先,您可以拨打心理咨询热线,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 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更专业的干预和治疗。 遇到疫情时,可以通过网络视频随访获得更多专业帮助,必要时也可以到医疗机构接受专业诊治。
北京心理援助热线:
8008101117(座机拨打)
01082951332(手机拨打)
编辑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