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卢林:疫情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明显增多

2022年11月6日,西安市灞桥区某社区的孩子们正在接受核酸检测。 人民视觉地图

11月19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健康中国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世界健康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

本届论坛以“迈向健康公平,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林在分享中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精神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卢琳说,过去十几年,全球很多慢性病的发病率都在下降,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但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到今年,全球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0亿。 精神疾病有400多种,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更严重的如精神分裂症。 这些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加起来居世界首位。

“我国精神疾病近年来也有所增加。” 卢林说,2013年流行病学调查(2019年公布)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达到16.6%。 其中,心境障碍(抑郁症)患病率可达7.4%,焦虑症可达7.6%,严重精神疾病可达1.3%左右。 与此同时,自闭症的发病率也在上升,达到0.7%。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明显增多。 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不能上幼儿园、不能上学,只能在家上网课,缺乏同伴交流、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 甚至还有一些青少年,疫情期间长期宅在家里,上网课的时间也很长。 他们不习惯返校,问题很多。

关于COVID-19疫情带来的精神心理问题,卢琳特别提到,从COVID-19疫情开始到一年后,也就是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有很多人 在全国范围内遭受精神和心理上的痛苦。 人们一直保持在45%左右,其中抑郁症状仍在增加,从30%上升到33%,焦虑症状有所减少,失眠症状仍在增加近30%。

“也就是说,有很多地方疫情反复,很多人被隔离,还有一些高危暴露人群,这些人可能会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 许久。” 陆琳说道。

卢琳提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心理健康报告显示,自2020年COVID-19疫情以来,全球新增近5000万抑郁症患者和超过7000万焦虑症患者 . 这是最低的一次,当时有超过 6000 万抑郁症患者和超过 9000 万焦虑症患者。 此外,很多人都会有一些新冠肺炎的后遗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疲劳、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障碍、记忆障碍等。 心理问题也不同。 因此,精神病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

卢琳还表示,很多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可以治愈的。 焦虑症的治疗效果优于糖尿病和高血压。 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治愈,而且大多数时候,他们永远不会再犯罪。 即使他们再好,也能很好地保持自己的社会功能,可以当律师,可以当教授,可以当领导。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