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吧,通常他们都强调培训和督导的时长以及咨询师的专业性,此文则强调观察咨询师非专业的方面,以寻求匹配度。如果你已经筛选了一批培训经历比较好的咨询师,希望找一个匹配度更高的,这篇文字一定可以帮助你。
1.咨询师应该选男还是女
我和我的爸爸有沟通问题,按照精神分析的逻辑,我需要找一个能够让我产生投射的,于是我选了一个男治疗师,年纪比我爸爸稍长。风趣幽默,肚子大大,费劲而努力的在我的咨询中扮演“妈妈”的角色。大约,他或许还有蒙古人的血统,使他看起来蛮像中国老头的。
不过,其实我们都是家庭治疗流派,对于投射的关注不是很大,注重讨论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法。所以我原先的选择点,并没有什么卵用。我和他的“投射”在奔跑了30多个小时就遇到了瓶颈——我总觉得他和我的节奏不太对,愤怒爆发后果断换人。好在,家庭治疗流派并不像精神分析一样,要求必须和一个咨询师死磕到底,所以,我可以换人,并且换了一位女咨询师。
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对于那位男性治疗师的投射是真的存在,因为我在爸爸面前向来比较拘束,很多时候不能畅所欲言,在这位治疗师面前也一样,所以到最后怒火中烧——其实都是被自己憋的。
其实在这段时长内,我和男性之间的问题也因为各种原因,解决了大半,如果说完全没有这位老师的功劳,似乎也不公平。
吴教售:咨询师是男是女,重要也不重要。选择异性咨询师,在理解来访者的感受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但是也正是这样,更容易因为情绪被抑制,而感受到情绪的存在。选择同性咨询师,过程可能更顺畅,但是也可能一些忽略一些与异性相处时的问题。
2.咨询师的年龄
在大多数国家里,对咨询师的年龄是有规定的,一般认为24岁可以开始培训,28岁以上才可以开始正式执业。我们国家这方面没有规定,超过18即可。
规定年龄自然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咨询师需要有一定的人生经验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来访者。
客观的讲,对大部分来访者来说,找一个年龄比自己小的咨询师感觉上是会有一些问题,因为我们习惯和比自己大一些的人交流问题,那更有“和爸爸妈妈交流生活问题的感觉”,而与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交流心理问题,常常会有“不知道他能否理解我”,或者“向一个比我小的人求教,是不是很丢脸”的念头。
不过,其实年龄小的咨询师比较无知,而无知常常是咨询师的法宝之一。有一位治疗师在他的书里写道,他有一位吸毒的来访者,在他面前感到羞愧,他问道“我不知道什么是吸毒,你能告诉我吗?”这位来访者感到没有道德的束缚,情绪倾泻而下。
并且,年龄小于25岁的咨询师也常常意味着他们与儿童的年龄更接近,如果接受足够好的培训的话,
我遇到的咨询师多在40-50岁之间,除了语言有的时候沟通不利,我不觉得年龄会造成交流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谈到一些话题的时候因为非常有同感,异口同声道“对对对,就是这样”。这些同感的时刻,大大的加快了咨询的进程,让我们很快建立起信任的感觉。
吴教售:如果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尽量选择年龄层接近的,他们可能可以更快的找到你问题的核心。如果想拓展自我,挖掘潜能,可以选择和自己年龄以及文化背景差距大的,他们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
或许,找一个与儿子年龄接近的咨询师,对于解决与儿子的冲突会有很大的帮助。
3. 咨询师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向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常常引起冲突。
在中国,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话,多是佛道两家,儒家可以说是信仰,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哲学。一个有好奇心的咨询师,多半是在唯物主义的学业结束后,广泛接触了各种思想,可能在这时遇到了荣格,发现心理咨询和佛学这样接近,也可能在这之前就对民间宗教思想有所了解,最后才走人了咨询师的大门。
其实,了解宗教才真的了解中国文化,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了解中国人,但是如果过分沉迷于宗教,也是做不好咨询师的。原因是,过分沉迷于宗教,常常执着于宗教的完美人格,而缺失了对真实的人的生活的体验,好像,如果去问一个修行若干年的和尚一个男女的问题,和尚可能生气的赶走你,因为你打扰了他的清修。
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过分沉迷宗教的标准是,心理咨询师是否会用自己的信仰去干涉来访者的信仰。
如果一个信佛教的咨询师要求你读法华经经之类的,就比较明显的超越了心理咨询的范围。大谈算命或者星座,自然也是不恰当的。(来访者主动提不算)
提倡孝道,大爱之类的的咨询师,比较隐蔽,但是也是不合适的,咨询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导出爱的感觉,但是接提倡“爱”或者是“孝”,基本是不会有作用的。
吴教售:不管来访者是否有宗教信仰,遇到把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的咨询师,最好还是尽早结束咨询。
以上是吴教售多年与心理咨询师们打交道的经验,望能给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