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林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近半年 将近3年的时间,几乎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加剧,部分场所封城时间过长,部分民众心理压力加大,产生焦虑、不安、恐慌等负面情绪。

如何加强心理疏导,维护心理健康? 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琳。 卢林建议,理性对待疫情,不要过度紧张,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卢琳说,面对持续不断的疫情,人们出现焦虑、不安、恐慌等情绪是正常的。 不良情绪大多来自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 反应过度,容易产生消极、焦虑、易怒等情绪。 这时,更需要保护好精神家园,及时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或接受专业的心理援助。

什么是心理健康? 卢琳说,一般来说,就是能够保持对工作和生活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 能够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 能够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 能够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卢林说,在健康中国行动中,有一项专门的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其目标是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减少失眠、焦虑症、精神障碍等疾病的患病率。 抑郁症上升趋势等。因此,加强心理疏导,做好心理防护工作十分重要。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 卢林提出以下建议:

减少手机刷屏的时间。 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一些人在关注不断更新的疫情信息时,容易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 事实上,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焦虑。 建议公众多多关注政府和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不要恐慌、信谣、传谣。 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时常让人无所适从,有些信息为了吸引眼球,过于夸张、片面。 此类信息尤其会增加焦虑和恐慌。 因此,要学会从正确的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而不是刷屏去了解各种八卦。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保证一日三餐,多喝水,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每天进行适度、适宜的体育锻炼活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尽情享受生活,转移注意力。 在家办公期间,可以做家务,与亲朋好友聊天,看看书,听听音乐,多运动,深呼吸,洗个热水澡,放松身心。

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面对疫情,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和不适,如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头晕、烦躁、易怒等,都是正常的。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不要过于担心,积极调整自己。 可以做适当的肌肉放松训练、有氧运动等,用积极的行动让自己摆脱恐慌。 不要采取否认、回避和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和抱怨等消极应对方式,不要试图通过吸烟、饮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当恐惧、紧张、焦虑等应激障碍发生时,一般可以通过心理调节得到缓解。 如果自我调整不能缓解,建议拨打政府部门或医院公布的心理咨询热线或上网进行心理咨询。 如果严重,就需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卢林表示,对待心理问题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 任何人都可能有心理问题,只要及时进行适当的疏导,就可以保持心理健康。 他强调,疫情防控期间,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记者白建峰)

来源:人民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