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题记

————献给《心理罪》,献给方木

与野兽搏斗的人,都需了解它们变成野兽的过程;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题记

2008.1.10——2015.2.9

七年江湖,七年伤逝,我想,你要走了,方木。

其实,我很想念你。

方木,我究竟,是怎样认识你的?

以每半天跑去传达室翻快递单的频率期待这一次的到来,终于,《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你又和方木一起,回到了我的身边。2008年1月10日,7年前17周岁生日的那一晚,我并没有意识到这部偶然点开的悬疑作品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大幕来开的瞬间,对经历着这一段深重往事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别样的体验。《第七个读者》,作者,雷米,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教师,读到这个略显乖张的名字时我哑然失笑,全然没有想到这个心宽体胖的作者会在这7年以及以后的岁月里,用文字透露出的只言片语和那个叫做方木的人影响我的思绪,增添我的悲喜,丰富我的精神,改变我的一生。

9年,心理罪系列,五部作品,并不为绝大多数人所知的心理画像技术,偏执地相信正义的主人公,4个深入心海的女孩,泳道里沉浮的生命,咆哮的杀手,空洞的城市夜景,暗河中的盲鱼,公开掠夺黑暗的城市之光,一切的一切,源于故事中的开始,1999年,那个叫做方木的男孩,和他身后渐渐拉长的,残缺的背影。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可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

心理罪题记

1999年,《第七个读者》:一张借书卡,十一个战栗的年轻人,长发纷飞的陈希,一场关于压抑,歧视,鄙夷,命运的绞杀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完成在炫目的会场,白色的公主裙与血色的嫣红,火海中狰狞的面孔与融化了刀柄的墨绿色军刀,那没来得及说出口的三个字,青涩烂漫的纯真时代在这一片血色中远去,一个悲恸而沉默的男孩在废墟中挺立。

那一年,方木21岁,陈希21岁

心理罪题记

2001年,《画像》:以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杀手为名,模仿犯的屠刀伸向了校园里他关心的每一个人,而你,仅仅是一个承载了太多的学生,而已。烟花灿烂间,热切的双唇和空洞的泪眼,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该有多好。如果心理画像是那个杀手的专长,那么就让你在敌人最擅长的领域,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伏法!

那一年,方木23岁,邓琳玥23岁

心理罪题记

2004年,《教化场》,一个在孩提时代所做的近乎恫吓的举动,会对一个人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影响?迷失方向感的少年,害怕毛绒玩具的女人,恋童心理的律师,还有永远脱不去异味的纯白少女,斯金纳的教化场实验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而你,只是做了一个警察该做的事,仅此而已。

那一年,方木26岁,廖亚凡,16岁

心理罪题记

2006年,《暗河》,跨境幼女拐卖,生死战友或含冤入狱或奋战至死,一切秘密的答案隐藏在遥远闭塞的陆家村。淌过脚下流淌着的汹涌暗河,你毅然深入幽深的龙尾洞,绚丽的柔阳让深渊的盲鱼睁开久违的双眼。安息吧,融在钢锭里的兄弟们,安息吧,老邢和丁树成。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雕像。

那一年,方木28岁,米楠23岁

心理罪题记

2010年,《城市之光》,天使杀手自诩为城市的一道光,法外行事让裁决审判失去本身的意义。你所面对的不是天使杀手,而是一座城市,而是这座城市心怀怨念的,每一个人。当黑暗以太阳的名义公开的掠夺,你是熄灭这道强光最后的砝码。终于,你找到了那个你愿共度一生的人,而那个善良的女孩,闪着泪光,愿你永不知晓。

那一年,方木32岁,米楠27岁,廖亚凡22岁

有的人,可以替代,有的人,独一无二。

“其实,你和我一样。”

在2月到来的第一天,我用近乎疯狂的阅读速度重温了《画像》至《城市之光》的全部,又在《第七个读者》到来的当天将其一口气读完。两个半小时的时长漫长而纷繁,我似乎在渴求一种贯穿始终的偏执去翻阅这了然于胸的文字和早已熟知的情节。带着死亡的借书卡,十一个战栗的年轻人,陈希在电话那头轻声地说:“如果,下一个是我,你会难过吗?”,血色的新年会场,充满火光的宿舍,吴涵冷酷的阴脸和锋利的军刀,孙梅在火海中狰狞的面孔,直到暮色四合,纸面将尽,最后一页上雷米清晰的告别“与你此世永别,与你两生相望”。

我合上书,一个人来到河边,看着夕阳从这座城市的胸膛慵懒的穿过。阳光落进水中,而结局,滑落心底。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天都在发生杀戮,而总有一些人,带着内心固有的善良与感动,肯以宽恕和牺牲的方式去挽回一座城市的清明宁静。

亦如方木,亦如你,和将来的我们。

突然,无名的伤感猝然袭来,一个时代或许,真的落幕了。

这个陪伴我自高中走过大学,来到社会的坚毅少年,这个永远没有机会对心爱的女孩说出“我爱你”的悲情男孩,这个孤独勇敢,对犯罪有着天赐嗅觉的心理画像师,这个偏执地相信正义,相信勇气,相信牺牲价值的警察,这个燃起我们热血,又为之痛哭的人,正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带着他残缺的右手,继续做着那些看似寻常,却又改变世界的伟大举动。

那么,我应该微笑吗?

原谅一个入戏太深的读者,原谅我把方木的一切当成了现实中真切的存在。当2008年我第一次读《第七个读者》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个沉重的故事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犯罪心理画像和侧写对大陆读者而言仍是陌生的领域,而对犯罪心理的狂热追求让我从此对这部尚显青涩却日渐成熟丰满的作品爱不释手。《画像》,《教化场》,《暗河》,《城市之光》,方木和他的一切对我而言早已不是纸面上的人物,更像是生活中真真切切存在的人和事。越往记忆深处,这种感觉便越浓烈,与时长垂直,并直达永恒。你一定想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读书工作,恋爱生活,和深爱的女孩牵着手走在阳光下,为了一个美满而不太远大的目标默默奋斗着。而现实是,残酷的人生从校园的一张借书卡开始,如此循环,循环往复,直到生命的顶点,直到那一条凶险的不归路。

其实,你和我一样。

陈希说:“你会保护我的,对吗”

邓琳玥说:“亲爱的方木,请允许我最后一次这样称呼你….”

廖亚凡说:“你真的会娶我吗?”

米楠说:“你究竟,还有多少经历,是我所不知道的?”

原谅我依然憧憬着甜美纯真的爱情,原谅我对少女的怜悯和感动,四位女孩贯穿了方木从青涩大学生走向偏执警察的全过程,面带笑意,却又恐惧着未知的死亡;心怀憧憬,却也在方木的世界里款款来去。方木是幸运的,总有女孩感知他的温暖,体会他的坚忍,握住他的双手,拥抱他的内心,并且深爱着眼前这个英俊而坚毅的男人。只是这样的感知是悲悯而遗憾的,当陈希白色的公主裙染上血色的殷红,当琳玥肩头与重锤撞击,当亚凡白嫩的脖颈伤痕累累了无生气,她们的死与伤牵动着自己,也牵动着方木孤独脆弱的心。当看似美好的生活即将来临,当身边的女孩甩动着长发粲然微笑,又有什么比轰然降临的死亡更能让这个坚毅的灵魂倒塌的彻彻底底。

所幸,方木依然站立着,所幸,在故事的结尾,我们愿意相信,方木真的收获了那份爱情。而那个她最真挚的愿望却是:愿你永不知晓。他们的影子曾依偎在一起,仿佛情侣甜蜜的拥抱。他们的身躯曾相拥在一起,在爆炸来临的那一刻紧握着手生死相依。不敢回头的她,走路摇晃左肩的你,如果你希望米楠知晓你的爱情,“就这样吧”,那就足够了,方木。

“小海,救人!”

作者雷米在微博上告诉我们,《心理罪》全书里他最喜欢的台词,就是这句话。语出郑霖,刑警支队副支队长,那个永远融化在钢锭里的人民警察。当命运残忍地将方木从过去的生活中撕裂,丢入另一种世界时,身边的人们也游离期间,遭受着同样的命运。有的人逃离,亦如琳玥,有的人叛变,亦如肖望,所幸,当他一次次投入无边的黑暗时,总有很多人陪他一起战斗,一起在长夜中一往无前。

用自己的身躯做人梯救出被拐卖的少女,永远融化在钢锭里在纪念广场且听风吟,记住他们的名字,阿展,小海,郑霖。

以警察的信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并奋战至最后一刻,记住他们的名字,刑至森,丁树成。

为方木所坚持的一切献上自己的力量,毫无理由的相信牺牲的价值,记住他们的名字,邰伟,裴岚,陆海燕。

还有那个高贵的灵魂,他在烈火焚身弥留之际,想到的却是尽最大的可能压抑自己痛苦的呻吟,以免给目睹这一切的方木雪上加霜。记住这个名字,法学教授,乔允平。

还有边平,杨学武,杜宇,韩卫民…….

善良是具有力量而空灵明镜的,它的魅力在于善良并不孤单,当方木欲以单骑挑战黑暗的千军万马时,身后的善良如浪涛此起彼伏,由远及近。于是,即使对手凶险,如孙普,江亚,也当需知比才华更重要的是灵魂的善恶。有了灵魂,才华才能发光,真正的城市之光。

方木,就是那束光,熄灭以太阳的名义公开掠夺的邪恶之光,以自己的方式孤独点亮。

“他不是在QJ那个女人,他是在QJ这座城市!”

说不清是因为犯罪心理喜欢上这部作品,还是因为这部作品而爱上犯罪心理,总之当兴趣爱好与书中的描写高度吻合时,一切钟爱和追随,都显得那么顺其自然。对心理学的狂热,对犯罪心理的好奇,对畸形人格的深忧,和对心理画像侧写分析的神往,当8年前我第一次面对这个我好奇而并不熟知的领域时,我并没想到能有机会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沉默的羔羊》,《犯罪心理》,他们是我初涉这个领域的兴趣所在。Jason Gideon,我永远的心理导师,失去你的日子我在很长一段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约翰道格拉斯,李玫瑾,刘峰,现实中真正的心理画像师,你们的存在让我明白自己的所有兴趣和坚持并不是毫无意义。而你,方木,《心理罪》,雷米老师的作品是这些年我继续前行的动力。作为专业人士,雷米的作品是成功而深厚的,扎实的心理基础让我们有一种进入角色的冲动。不得不说,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的感觉竟是如此不同。我试图把自己带入到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跟随书中的指示去追寻一场场魔鬼的盛宴。杀戮和矫正是这个领域永恒的主题,我困惑自己在每一个艰难的抉择中是否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困惑每一个细节所给我的指引是否是那个必然的结局,困惑当牺牲来临救赎就在眼前,我是否有勇气选择相信善良,相信自我牺牲的价值……

我困惑,如果我是你,结局会不会是一样的?

“请给我多一点时长,请给我多一点启示,请给我多一点勇气。”

一个悲情英雄的出场总带着些落寞和宿命,似乎这一切是注定好的,于是上帝提笔写好了剧本,将纸片翻至开场的那一页,等着你在那个特定的时刻踏入这片禁地,于是,大幕拉开,血色将至。于是,前一篇还在嬉笑怒骂快乐的说着荤段子的方木,转瞬就在一个暗夜过后瞥见未知的死亡。方木的故事,始于一张借书卡,终于一道强光,在世人惊异,感叹,赞许,怀疑的眼光中,沿着剧本一步步艰难前行。每往前一页,每翻阅一章,每读罢一本,这样的感觉愈发浓烈。多希望时长永远停留在每一个暖心的时刻永远不要有下文,如果有,多希望你是笑着走下去。

我希望你是律师,大学老师,法律顾问,作家,哪怕一切一切平凡而别样的职业,

我希望你经历这一切杀戮和镇痛的人哪怕是我而不是坚强的你,

我希望我们都有机会对心爱的女孩说出我爱你,

我希望你能走在阳光下,牵着身边心爱女孩的手,四目沉寂,内心澎湃,心照不宣。

我希望,我能够承受你所有的苦难。

“倘若如此,你们一定会和我一样,静静地坐在黑暗里,凝视着眼前近在咫尺的光明。”

我想,你要走了。

你要走了

走了

当我们向这个右手残缺的坚毅男人挥手送别的时候,他早已不是书本中的角色,而是从字里行间站立起来的鲜活的人,他年青,俊朗,眉宇间透露的英气和和煦的温柔,他执着,冷酷,为了心中的那片净土选择相信善良,相信勇气,相信责任,相信牺牲的价值。你在不经意间改变的那么多人,也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作者,读者,和我们原本平静如死水的生活。

其实,我很想念你

其实,我们都在想念你。想念有你和没你的日子,想念期待和失望的日子,想念相信与怀疑的日子,想念故事开始和完结的日子。

想念,也是一种告别。

想念,也是,一种开始。

1999,开始

2001,宿命

2004,解脱,

2006,救赎

2010,告白

2015,轮回

嗨,方木,想听我们的故事吗?

(我忘记什么时候看到的这篇题记,很喜欢就一直保存到现在,突然很想分享给大家,每一个喜欢你的人,都对你有着独特的感觉!此文并非原创,原谅我也是一个独爱心理罪之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