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爱情模式,不过是童年经历的痕迹

你的爱情模式,不过是童年经历的痕迹

“当我知道妈妈怀了二胎时,跳楼的心都有了”。说话的是一位高中男生,被爸爸强行带来心理咨询。

表面看,这是一个与同胞竞争有关的案例,但是深入了解,发现并非如此。

“我从来就不知道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们(父母)从来没有真正关注过我。现在又出来这么一个东西(弟弟或妹妹),我更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存在价值了。

活着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每个人的终极问题,什么样的人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呢?

你的爱情模式,不过是童年经历的痕迹

他讲了他的童年:“据说我一岁半断奶后,爸妈就离开我了,留我一直寄住在老家叔叔家。我直到8岁才来到他们身边一起生活。小时候,叔叔很严厉,经常打骂,疼我的只有姥爷,可是他不允许我去找他,说发现我去找我姥爷,就会把我踹到大街上……”

一个受伤小孩的形像跃然纸上。我禁不住产生这样疑问:多少个黑夜里,他内心思念和渴望着父母呵护的同时,会不会也在责怪、怨恨父母的狠心?一个小孩经常被责骂,他会认为自己是好的、有价值的吗?

你的爱情模式,不过是童年经历的痕迹

“后来,熬到了8岁,终于和他们住到了一起。但是我发现,朝夕相处的父母,和我心目中的父母形像,差距实在太大了。”

孩子对父母,具有天然的热切依恋。当他被抛弃、被忽视、被严苛对待时,内心对父母必然是怨恨的。这样,他对于父母形成了一种”破裂“的矛盾情感——既有本能的期待,又有现实的抗拒。这属于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而大多数孩子总是在苦恼的时候,能及时得到抚养者的照顾和呵护,形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他们能感受到世界是安全和值得信赖的——因为抚养者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愿意依赖和亲近他人,并在人际相处中感到舒适自在。

你的爱情模式,不过是童年经历的痕迹

很不幸,我的心理来访者不是。破裂型的不安全依恋模式,持续地影响着他长大后的亲密关系。他说:“我暗恋着一位好友,但是一直不敢表白。我愿意保持这样一份期望,而不愿意因为表白,而丧失了这份情谊。”这正是对抚养者亲密关系的翻版——自我怀疑,既期待又退缩的矛盾心理。

我已经知道接下来该怎样对待我的心理来访者了:认识和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安抚内心受伤的小孩,修正长大后的负性认知,发展和体验积极的亲密关系带来的自我价值感。

返回顶部